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上海团代会首次开展提案工作 关注青年的生活幸福感 每日头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马丹 摄

15分钟生活圈、通勤幸福感、保障性租赁住房……今天上午,上海市第十六次团代会正式开幕。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上海团代会首次开展代表提案工作并设立了代表通道,进一步健全青少年群体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渠道,引导代表和广大青年为青年工作、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据了解,本次大会共收到来自21个代表团的71件提案。提案形式上,包括反映代表团集体意见的团体提案41件和来自少先队辅导员、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负责人、一线青年代表等个人提案30件,主要内容涉及青年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反映了青年们最关心的话题。其中,提升青年生活幸福感的议题受到不少代表的关注。

提升青年通勤幸福感

“通过100多名青年的问卷调查和12名青年代表访谈,有47%的受访者居住地距离工作单位超过10公里,有30%的受访者每天通勤时间超过1小时,选择公共交通的青年平均换乘次数达1.31次。此外,网络信号、温度、天气等种种要素都与通勤舒适度息息相关,各种因素叠加,影响青年通勤体验。”团代表、团徐汇区委书记陆璟琨说,通勤时间将直接影响到人的幸福感。

因此,她在本届团代会上提出了《关于提升上海市青年通勤幸福感的建议》。“要提升通勤幸福度,一是加强与高校、企业、媒体的研究合作,引导青年合理规划居住、就业和通勤三者的关系,通过共享单车合理布局、增加优质音频内容供应帮助青年有效利用通勤时间;二是建议完善上海市职住平衡体系,尤其是加大产业聚集地的公租房、廉租房及人才公寓投放力度;三是建议完善交通补贴和住房补贴制度,根据房租和通勤情况设计补贴梯度;四是建议相关部门提高数据互联互通,从建设智慧城市幸福交通的高度切实为青年群体出行提供便利和赋能。”

保租房供需尚未良好匹配

当代青年人才面临的安居困境,既有“买不起房”的感慨,也有租房贵、租房难的难题。本届团代会上,如何让青年人安居,增加生活幸福感,也引起了不少代表的关注。团代表、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团工委副书记龙腾在第十九代表团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提交了《关于更好发挥保障性租赁住房作用,助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建议》。“其实,近两年,上海已建设筹措了约25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但是,调研发现,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后管理与青年人的期待相比还有提升的空间。青年人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认可程度较高,但由于项目宣传范围有限,一些运营3个月至6个月的新项目入住率未到80%,供需的渠道尚未得到很好的匹配。”

龙腾建议,市区协同,房管、产业等主管部门可以搭建资源对接平台,让更多青年人能够接触到、选择到合适的保租房,比如,发挥随申办APP平台“我要租房”应用场景作用,举办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进校园、进园区等活动等。“除此之外,建议在现有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中筹措少量房源建设青年驿站,给予应届毕业大学生7天左右的免租期,让更多的应届大学生近悦远来、乐业安居。”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

关键词: